蚌埠新闻网>> 时政

以人为本精雕细琢 走好内涵式城市更新之路

2025-10-15 09:56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吴媛媛  通讯员 王瑞)  落日的余晖洒在高新区山南新村小区楼体外墙的巨幅彩绘上,几位老人在凉亭里安坐,惬意地聊着家常。“我们小区以前环境卫生差,经常发生管道漫溢、顶楼漏水的情况,改造之后修建了凉亭,车棚全部翻新,楼面外墙刷得漂漂亮亮的,漫溢漏水的情况也没有了,住了20年的老小区,现在变成新小区了!”老人们的笑声里既藏着满满的获得感,也是蚌埠城市更新行动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将内涵式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体验。

蚌山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黄山大道与迎宾大道东南角公共绿廊景观工程(燕山公园)(无人机照片)。

如何推进城市更新?

规划引领,精准满足人民需求

停用的铁路线、废弃的货场、工业旧址遗存、年久失修的历史老街、硬件落后的老旧小区……这些不仅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显示着其逐渐没落的一面。不过,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不断推进,荒弃的货场和工厂变成了公园,停用的铁路道口完成了修缮改造,工业遗址建成了图书馆,老街融入了现代化设计。

城市更新行动让日新月异的变化来到大街小巷,来到人们的家门口。城市更新离不开前期的规划和策划,我市坚持规划引领,依据《蚌埠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聚焦中心城区进行城市更新整体研究、系统规划,划定“近期+远期”重点城市更新单元片区,稳步推进淮河客厅点亮行动、山水公园营造行动、老旧社区提升行动、低效产业增效行动、基础设施补短行动等五大行动,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与民生服务。2025年,全市划定16个更新单元,谋划项目127个,总投资规模257.2亿元,计划投资85.1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已完成投资62.09亿元。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城市的“面子”,隐藏于地下、密集交错的各类管网,是城市的“里子”。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的“里子”工程建设,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的防汛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实时监测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桥梁等各类市政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绿色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底色,我市加大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力度,更新实践统筹防洪安全、生态修复与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产业因水而兴”。同时,大力整治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PM2.5等指标持续下降,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为居民创造了更宜居的生态环境。

“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发展逻辑的一次重构,更是创新理念、政策红利、资源聚合与需求升级同频共振所营造出的天时地利人和局面。”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朱思猛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4个,建成保障性住房5.75万套,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供水、燃气、垃圾处理普及率均达100%,公共服务持续提质,城市更新成为提升城市能级、激活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引擎。

位于解放路与东货场路交口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和路边停车场及幸福时光休闲公园(无人机照片)。 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功能活力

闲置楼宇变身产业转型“孵化器”、弃用公共空间改造为休闲绿地,老旧城区补齐了功能短板,“肠梗阻”的断头路变成了“舒心路”……近年来,我市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重塑,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加快空间整合、推动产城融合、加大市政投入等举措,构建了紧凑集约、功能完善的城市发展格局,给城市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着的幸福。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市依托“火车拉来的城市”的交通枢纽优势,京福高铁、淮宿蚌铁路、京台高速、宁洛高速交会,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健全。针对城市道路体系存在的断头路、错位路等问题,实施一系列交通路网提升工程,推进道路改建扩建和下穿铁路项目建设,通过合理连“线”,让城市路网体系更加完善。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在新区开发和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发展理念,依托交通枢纽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与物流枢纽建设,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市通过建立“专项规划+年度计划+项目储备+动态管理”的更新机制,“十四五”期间,划定16个重点更新片区,累计投资226亿元,实施集中连片改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老旧城区改造中,采用精细方式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在新区建设中,合理规划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确保土地资源充分利用。

在朱思猛看来,城市更新不仅要对单纯的物理空间进行改造,更要升级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他表示:“城市每个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城市空间的有效配置,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更新,构建集群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空间,畅顺道路四通八达的流动空间。”

如何开展城市体检?

精准把脉,找准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体检是发现城市问题、评估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市通过构建全面体检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体检工作、精准施策推动整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住建部城市体检工作指标体系,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城市建设管理需求,构建涵盖土地与空间利用、生态与绿色发展、住房与社区建设、市政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历史文化保护、应急与公共安全等七个方面宜居城市建设的综合性指标框架。

今年,我市制定并印发《蚌埠市2025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构建涵盖住房、小区、社区、城区4个层级共78项指标的体检体系,对2个片区及14个街道开展精细化体检,精准识别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体检综合运用政府部门行政数据报送、多源大数据分析、全覆盖式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的问卷调查,摸清城市客观现状,更精准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城市治理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针对蚌山区淮河路片区、龙子湖区火车站片区,我市开展了精细化体检,精准识别出建筑“老龄化”严重、社区级设施配套不足、老旧商业街区活力缺失、基础设施待提升等核心问题。根据体检结果,从社区综合治理、城市安全韧性、公共服务补短板、城市风貌塑造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项目建议清单,通过体检与更新的无缝衔接,推动城市短板问题标本兼治。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朱思猛介绍,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导向,2025年至2030年,我市将实施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涵盖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老旧街区、厂区改造、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功能完善等八个方面,不断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让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人民群众在改造中有更多获得感。


深度阅读

第1视点 | 这是一次美美与共的盛会
[详细]
此行间·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