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杨露露 文/图)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与市场的“黄金节点”,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使命。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品牌化、高端化、绿色化,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全方位提标强产业
金秋时节,糯稻飘香。11月4日,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在怀远县举行。这场糯稻行业的“奥斯卡”,汇集了院士专家、会稽山绍兴黄酒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等众多知名企业负责人。
成功举办三届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一粒米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目前,怀远县糯稻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糯稻年加工能力突破300万吨,实现了“原粮—糯米—食品—餐桌”全链条跃升。
依托资源禀赋,一批企业落地怀远,实现了原粮到精深加工的升级。今三麦、中志食品等加工企业正开足马力,糯米粉、汤圆、烧麦、富硒糯米等40多款新品源源不断下线。
“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初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最突出的短板就是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对小麦的加工主要是面粉加工,花生主要是脱壳加工,肉牛和肉羊主要是屠宰加工。26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精深加工仅62家,占比23.7%。”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杨文銮表示,蚌埠作为江淮粮仓,拥有糯稻、畜禽、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但还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大而不强”“不够大”“不强”等问题?杨文銮表示,要坚持“大食物观”,全方位提标强产业,加快实施品质粮食提升、优质蛋白提质、绿色果蔬增效“三大行动”,把“原字号”做成“精品货”,把“短链条”拉成“全链条”,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创造新价值。
按照计划,我市将深入推进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实施绿之源、春禾等一批智慧农业和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等重大项目,支持新希望六和、牧原、大成、桂柳等重点龙头扩产能、提质效,着力打造皖北重要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11月7日至9日,以“绿色开放新质未来”为主题的2025皖美绿色食品暨循环农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市共组织62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400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加展示展销。
全链条培育补短板
11月7日至9日,以“绿色开放新质未来”为主题的2025皖美绿色食品暨循环农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大成食品代表我市参加单款爆款展区的展示展销,吸引了不少客商的注意。
全链条发展是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烘焙肉松、小酥肉、脆皮翅根、田园鸡排……瞄准做优做强肉鸡全产业链条,大成食品产品涵盖白条鸡分割类、肉肠类、熟食类等产品200余种,拥有“姐妹厨房”等产品品牌,供应肯德基、德克士等知名连锁快餐和麦德龙、山姆、开市客、奥乐齐等连锁商超,产品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地。
本次展会,我市共组织62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400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加展示展销,全面展现了“十四五”以来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成果和农业新质生产力。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使农业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晋峰在采访中表示,用工业化逻辑重塑产业生态,需要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牵引,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品牌化、高端化、绿色化。
今年1—10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7.1%,居全省第7位;增速6.8%,全省第2位;截至11月25日,全市新增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232.25亿元。高端智能化宠物食品产业园、粮全其美速冻早餐食品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春禾智慧农业、宏业集团绿色食品智慧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欧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园、央厨配送供应链等项目成功签约。
加工升级行动,实施好江淮粮油、国海创联等糯稻、肉牛产业集群项目,谋划申报肉鸡、生猪、奶业、小麦、玉米等新的产业集群项目。以龙亢农场未来农业产业园、经开区绿色食品智慧产业园为引领,强化三县和禹会区、淮上区等6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以江淮粮油、兄弟食品、益糯园为龙头的优质糯稻产业,以天麒面粉、雁湖面粉为龙头的优质小麦产业,以中粮生物、金杉粮油为龙头的优质玉米产业,以神栖食品、众兴菌业为龙头的蔬菜、食用菌产业,以大成食品、桂柳食品为龙头的优质肉禽产业,以现代牧业、和平乳业为龙头的优质乳业产业,以宏业食品、新希望六合为龙头的优质生猪产业,以场加科技、中固汉农食品为龙头的优质肉牛产业,以喜佳、黄淮甲鱼为龙头的优质水产产业等9个重点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
方晋峰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落实“智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以“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为抓手,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集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做强。
全要素保障提质效
“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平台,我们在展会中不仅见了世面,还找到了不少市场机会。”农博会上,安徽铭浩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浩表示。
在采访中,不少农业企业坦言,由于缺少抵押物,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季节性周转资金难以解决。受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的限制,农产品分拣分选、仓储冷藏、初步加工等就近便利的设施用地难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应坚持精准施策,全要素保障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支持。2024年,共申报中央、省级涉农项目46个,获得扶持资金25.11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申报并获批涉农项目63个,向上争取资金27.86亿元。
按照农业农村部门的规划,下一步,我市还将从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发力,答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创新之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加强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水稻研究所、江南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对接,充分发挥“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蚌埠分中心、江淮粮仓研究院蚌埠分院等创新平台作用,让更多农业科技创新在蚌埠转化落地。积极培育、引进优势种业龙头,支持企业“保、育、繁、推、服”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
——实施品牌建设行动,以中粮生物、大成食品、江淮粮油、兄弟食品、天麒面粉、雁湖面粉等8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企业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为切入点,完善绿色食品产业品牌矩阵。
——实施市场拓展行动,积极拓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提升市场认知度。大力发展“互联网+零售”“加工+电商”“营销+社区”等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依托各类农交会、农博会,广泛推介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