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情系桑榆晚,护伴朝阳暖”实践团队走进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集西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医”心赴乡 义诊情暖民心
7月3日清晨5时,晨光微熹,来自护理系和临床医学系的10名师生集结完毕,整装待发。在常坟镇集市的义诊现场,听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医生要来”,许多村民早早来到义诊台前排队等待。经过一路奔波,队员们抵达目的地后顾不上休息,迅速投入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队员们对行动不便者躬身搀扶精准测量。队员化身健康数据 “捕手”,细致记录数值,从读数校验,到饮食作息的个性化建议,专业严谨与人文温度交融,织就守护健康的细密网络 。
义诊现场
聆听峥嵘岁月 感悟医者初心
退伍老兵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红色文化的缔造者。团队师生拜访70岁的抗洪抢险老兵孙灯怀。在老兵家中,通过口述访谈的方式倾听老兵峥嵘故事,传承延续红色精神。孙灯怀同志回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汽车七十六团修理连凌晨两点接到紧急任务,龙羊峡发生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在指导员的带领下连队迅速掀起抗洪抢险的高潮。经过7小时奋战,最终打捞遇难村民6人。老人颤抖着展示着承载热血与功勋的三等功荣誉证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你们学医的年轻人,手里握着的是救人的本事,这份责任比什么都重。医生的担当,不在口号里,而在关键时刻敢不敢上前、能不能顶得住。”
护理学专业学生方书怡在听完故事后动容地说:“以前总觉得‘医者仁心’是抽象的概念,今天从老兵身上看到,那是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的‘救死扶伤’是在抗洪抢险中践行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团队成员倾听抗洪老兵孙灯怀讲述峥嵘岁月,感悟医者担当。
此次访谈以 "行走的思政课" 形式,让青年师生在与老兵的对话中,从事迹细节里感悟信仰力量,为乡村振兴实践注入红色动能。
文/郑宇含 图/常欣悦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