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乡村厨师

-

2025-07-22 16:37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乡村厨师

文/雪 枫

近几年,借着如火传播的自媒体浪潮,具有浓郁民间烟火气的家常菜、乡村宴席等视频常常闯入视线,广受人们关注。视频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厨师,靠师传徒或自学成才的手艺,依托乡村常见土垒砖砌的锅灶,取自山林田野和家养的食材,用传统做法精心烹饪了一道道富有地方特色风味的菜肴,让人垂涎三尺,心生怀念和向往。

犹记得年少时的乡村,每每乡亲们遇有红白喜事,置办宴席,都是请乡村厨师坐镇操持。别看这些乡村厨师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职业院校专业培训的经历,更没有什么头衔,而且和大伙儿一样平时在家务农、闲时外出打工,但他们可是炙手可热、受人尊敬的手艺人。毕竟,对遇有红白喜事的主家来说,若能请到一位或几位厨艺高、口碑好的厨师操持宴席,那是倍有面的事!

在家乡方圆几十里地,父亲就是一位烧得一手好菜的乡村厨师。家中门槛,常被那些家有喜事的人踏破。尤其是逢上喜事相对集中的农闲时节,往往都要提前半年告知定下的喜宴日子,生怕到时被别人家插队请去。

平日里,父亲像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而天资聪敏的他,并不安分于祖辈侍弄庄稼地的农活,闲暇时,遇到左邻右舍有喜宴,看到乡村厨师烧菜,他就主动凑上前打下手,从切菜配菜、火候掌控、酱料调制等都暗自铭记在心,回到家就钻进简陋的厨房,因材制宜烧几道菜,让锅碗瓢盆碰撞出美妙的生活乐章,历经尝试、反复琢磨菜肴的色香味,直到满意为止。

获悉父亲如此勤奋好学,邻村的一个老厨师乐得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他。经过一段时日的帮带,初出茅庐的父亲,从宴席上供给忙事人员食用的工作餐大锅菜做起,不论是早餐的汤,还是午晚餐的家常炒菜,他都用心尽力做好,颇得众人赞许。很快,父亲就能够自己独立掌勺正席。

记忆中,每有乡亲登门邀请父亲作宴席主厨,父亲往往是边听主家谈及宾客数量、预备支出等,边随手从口袋掏出香烟盒,将其内的包装纸撕开抚平,或是找一张草稿纸,拾起一支铅笔或圆珠笔,依据风俗习惯,开列凉菜、热菜、汤、主食等菜单,写下备菜所需的鸡、鱼、牛肉、猪肉等菜品的斤两。假如主家喂养了猪、鸡,菜园里种了一些蔬菜,那就尽可能减少到集市采购。毕竟,那时庄户人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能节省一点花销就尽量节省一点。

别看父亲仅上过三年学,识字不多,笔画稠的字还用别字替代,但那看上去字迹歪歪扭扭的菜单,是充分替主家宴席着想的盘算,溢满了乡间邻里代代相传的“一家有事大家帮”的质朴情谊。

到了办宴席的日子,父亲通常天没亮就带上围裙、菜刀和锅铲等赶往主家,在烟熏火燎中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炖、蒸、炸、炒,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个动作都行云流水,哪怕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也全然不顾。父亲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简单食材经过他那一双巧手,总能变幻出最合乎乡亲们口味的佳肴:四喜丸子外焦里嫩,水果酥色香味俱全,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咸宜……这一道道菜肴,既没有名贵食材,也没有华丽摆盘,却饱含温情,承载着乡村最纯粹的味道和浓厚的乡情,是一场喜庆热闹仪式中的压轴戏。

“做菜就像做人,得实实在在,用心用情,才能做出好味道。”宴席接近尾声,看到宾客们将一道道菜肴一扫而光,或是听到他们对菜肴的连声称赞,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再忙再累心也甜。

每每遇到宾客超出主家预估的人数,就会出现备菜不够的尴尬。一时半会来不及再去采购,即使能采购回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好。一时间,主家表面上是高兴于宾客满堂,私下里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在乡村宴席上,假如发生这种因备菜少而待客不周的事情,是有失礼数的,也将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柄,会让主家羞愧得几年抬不起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看到主家的急切为难,又一筹莫展,父亲就会想办法把现有菜品,加上主家圈笼中的鸡鸭等,重新调剂上席,巧解燃眉之急。既不让宾客察觉,确保吃好喝好,又能感受到主家的热情款待。事后,主家对父亲帮其化解难堪,把脸面敞亮地拾起来,再三敬酒感谢不说,事后还登门送上毛巾、烟酒等礼品。

“这就生分了!谁家办事能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父亲通常只是接受主家的感谢,但会坚拒并退回礼品。毕竟,大伙日子都过得不容易,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厨艺了得,虑事周全,这让父亲赢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尊重。大伙儿也都以家有红白喜事,能邀请到父亲做主厨为荣。而向来乐于助人的父亲,对即便是从无往来的人家,慕名前来相邀,只要时间上能错得开,也都欣然前往,全力以赴办好宴席自不用说。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从城市蔓延到乡村,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赚钱了,愿意学厨师的越来越少,而像父亲那一辈乡村厨师又年事渐高。与此同时,乡亲们家有红白喜事更倾向去县城饭店办宴席,以显得跟潮流、有面子。即便在家操办宴席,也都是花钱雇佣那些走村串乡搞流动包桌的乡村厨师。这些头脑活泛的新一代乡村厨师,具备现代经营理念,从流水席所需菜品、炊具到桌椅、餐具,都是按价包圆、上门服务,还会依据主家要求,私人订制一些特色菜品,以新颖博得眼球。甚至还会和一些民间艺术草台班子合作,搞“一站式”服务。固然方便和省心许多,但总觉得少了几许温情和欢闹,差点味道。

父亲那一辈乡村厨师操持宴席,都是不计报酬,不图回报,更多的是出于对千百年来乡土人情的传承热爱,对乡间邻里友善互助传统的执着坚守。他们用忠厚、朴实、聪明和勤劳,精心烹饪一道道佳肴、一桌桌美味、一场场宴席,为红白喜事增添一抹亮丽色彩,让乡亲们在重要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他们是乡村烟火气的守护神,是邻里亲情的传递者,在古老而又年轻的广袤大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平凡又暖心的故事。

烟火人生,三餐四季。记忆中那些像父亲一样的乡村厨师,把人情揉进每道菜肴,把认真融入每场宴席,在地道的烟火气息升腾中,把乡间邻里的亲情紧密相连,成就一幕幕温馨的时光,常能慰藉远方游子心怀故乡的那一缕思绪。




深度阅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详细]
天天学习|历史深处守望“有记忆的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