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日寇“名将之花”命丧太行山

-

2025-08-13 08:26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日寇“名将之花”命丧太行山

文/张闽生

1939年11月7日,在河北省涞源、易县交界处黄土岭东侧的一座小庙附近,几个身穿黄呢大衣、腰挎指挥军刀的日本军官在指指画画。

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发现目标,团首长随即指挥团属迫击炮连发数弹,随着“哐、哐”几声巨响,几个刚才还在指手画脚的日军军官随同小庙一起被炸得飞上天。其中,日本侵华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混成第二旅团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被弹片击中,命丧黄泉……

阿部规秀是抗日战争中被我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在黄土岭围歼中创下辉煌战绩,并让日寇“名将之花”命丧太行山的,正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其直属炮兵连后来得名为“黄土岭功臣炮连”。这支骁勇善战、敢打敢拼、所向披靡、威震天下的英雄部队,正是我上世纪90年代长期服役时所在的驻粤东某部“红一团”及其100炮连的前身。

阿部规秀系日本青森县人,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毕业后加入日本陆军,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在日本被视为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素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1939年秋季,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血雨腥风。踌躇满志的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率陆军精锐独立混成旅入关作战,于11月初于河北省涞源县组织对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进行大规模扫荡。

接到阿部规秀率队进犯的报告后,晋察冀军区即令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统一指挥,采取先以少数兵力调动、激怒日军,再将其诱至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包围歼灭之的策略。11月6日,进犯日军在游击队的诱击下,继续东进,于黄昏抵达黄土岭。

黄土岭位于涞源、易县交界处。往东到上庄子,是一条2.5公里长的山谷,像一条长形口袋,地势十分险要。杨成武决心于黄土岭东北上庄子至寨头之间狭谷伏击日军。待日军不断深入黄土岭后,八路军迅速行动,于一夜之间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态势。

6日夜,日军发现黄土岭西北有八路军活动,感觉情况不妙。7日清晨,阴雨绵绵。阿部规秀率部冒雨从黄土岭出发,向上庄子、寨头方向边侦察、边交替掩护前进,以避开八路军主力,绕道返回涞源县城。但他没有想到也没有发觉就在其行进的两侧高地上埋伏着八路军的数千名官兵。7日15时,当撤退的日军全部离开黄土岭村陆续进入八路军设伏阵地时,第1团和第25团的一个营迎头杀出,第3团和第3军分区第2团分别由西、南、北三面包围过来,展开猛烈攻击。日军受到突然打击,急忙抢占上庄子东北高地,并向寨头阵地反扑,企图冲出包围圈。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山地争夺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第1团团长陈正湘用望远镜看到黄土岭东侧有一座小庙,小庙附近有几个身穿黄呢大衣、腰挎指挥军刀的日本军官在指指画画,断定那里是日伪军的指挥所。他急忙把目标指示给配属一团的分区炮兵连连长杨九秤,杨九秤随即指挥迫击炮连发数弹,随着“哐、哐”几声巨响,几个刚才还在指手画脚的日军军官随同小庙一起被炮弹炸得飞上了天。后经证实,一发迫击炮弹正好在阿部规秀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他的左腹和两腿等处,血流如注,当即命丧黄泉。

作为日本侵华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混成第二旅团中将旅团长的阿部规秀,狂妄自大、妄想一战成名,却未料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被八路军击毙在太行山黄土岭上,霎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陆军省专门发布阵亡公报,日本《朝日新闻》惊呼哀叹“中将级指挥官的阵亡,是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24日,毛泽东等发贺电祝贺晋察冀军区取得又一重大战果,并指出此战再次证明八路军山地游击战的威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也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予以嘉奖,称赞此次战斗“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

如今,那一门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迫击炮陈列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静静地向参观的人们叙说着中国军民的抗战事迹,激励人们弘扬抗战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红一团”诞生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区秋收起义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后,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了武装斗争的全过程。红军时期,涌现了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等英雄集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黄土岭功臣炮连”“狼牙山五壮士”“密云尖刀连”等一大批英模单位。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红一团”服役时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对“红一团”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战绩可谓是了如指掌、铭记于心,并数十次参与接待、采访报道过前来考察走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团队老前辈、老首长,在一次次零距离聆听英雄的故事、呼吸英雄的气息中,收获了一笔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深刻体会到,“红一团”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如同一簇燃烧的圣火,始终照亮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前行之路。我将永远传承红色的基因,当好红军的传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深度阅读

“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绿水青山千秋画 万里江山共此卷
[详细]
习言道丨“刘老庄连”,习近平为何多次称赞这支队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