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蝈蝈叫
文/陆琴华
蝈蝈跟蟋蟀一样都是秋天里的一种小虫儿。蒲松龄《促织》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是说促织,也就是蟋蟀善斗。
蝈蝈呢?似乎不善斗,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一篇文章,哪怕是一首诗说蝈蝈善斗的。不过,蝈蝈仍然是童年的我,以及其他小朋友的爱物。因为秋天来了,我们就能听到它的鸣叫,像青蛙似的,更会像知了,以及蟋蟀似的唱歌。说真的,你捕捉到青蛙,或者知了、蟋蟀什么的,放在手里,搁在笼子里,它不见得听你话放开喉咙来唱歌。蝈蝈可就不同了,捉一只放在掌心上,要不了多久,它就会蝈蝈叫起来,叫的时候。那绿色的薄薄翅儿还会不时颤动,似乎要展翅高飞,只是蝈蝈飞行的本领没有知了高,更没有鸟儿飞行的本领高,手足并用,最多跃几步远。不过蝈蝈就这几步远的本领,也常常折腾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在一天比一天凉的秋天里我们臭汗一身。原来在深秋的草丛里,石缝间,甚至瓜架子上捉一只蝈蝈并非易事。
萧瑟秋风今又是,别看立秋过后,天一天天不那么闷热了,一些小草在露水的滋润下还会更加茂盛和葱绿。躲在草丛里的蝈蝈伪装得非常巧妙,不留心根本发现不了。俗语有打草惊蛇的说法,为了捉到一只蝈蝈,我们就干打草惊蛇的事儿,我们猫着腰,睁开眼,两手在脚前的草丛里哗哗一下。草丛里的蝈蝈说不定受到惊吓,蹦蹦跳跳,跃出草丛,牵一发而动全身,蝈蝈这一蹦跳,可就暴露了它的掩藏目标。我们发现有一只蝈蝈从我们眼皮底下跃过。一个箭步上前去捉,可惜我们慢了一步,蝈蝈呢?快了一步,又立马钻进另一片草丛里。就这样,三番五次,来来回回,我们终于捉到了一只蝈蝈。
猪有圈,兔有窝,捉来的蝈蝈放哪儿呢?我们把蝈蝈放到几天前就编好的柳条笼子里。那时蓖麻比较多,我们还会用未成年的蓖麻给蝈蝈编一个笼子。蝈蝈放进笼子了,再在笼子里面放点带着些许露水的青草,我们就把它挂在墙壁上,待那墙壁上的笼子一动不动了,里面的蝈蝈就开始唱歌了。“挂筠笼晚风一丝,水天儿女同闲话。”有一年,我家盖了新房子,宽敞明亮,一尘不染,到了深夜,那挂在墙壁上的蝈蝈又开始唱歌了,爸爸从床上一跃而起,说:“哪来的蝈蝈?”跳下床准备捕捉蝈蝈,再听,那蝈蝈声是来自墙壁的一只笼子里。爸爸说:“白天听拖拉机轰隆隆的声音多了,都有耳鸣的感觉,半夜里听到蝈蝈叫,不耳鸣了。”爸爸是拖拉机手,难怪它不喜欢拖拉机的轰隆隆,却倍加喜欢蝈蝈,尤其是深夜蝈蝈的叫声。
那个时候,我已经读了不少唐诗宋词,知道爸爸也这么钟情蝈蝈的鸣叫声,就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原来蝈蝈的鸣叫声,就是天籁啊!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