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健康金融环境,泰康人寿蚌埠中心支公司按照监管单位和上级公司工作要求在9月15日至21日,开展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教育宣传周活动。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已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重要目标。为切实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防范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金融风险,泰康人寿蚌埠中支特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以下风险:
一、认识金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金融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敏感数据。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甚至被用于违法活动。因此,保护金融个人信息是每位金融消费者不可忽视的责任。
二、了解金融个人信息泄露的常见途径
一是网络购物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核查登录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二是妥善处置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如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如果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三是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银行、运营商、各类考试报名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身份证复印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如:“本复印件仅供某某时间段内某某单位用于某种用途,他用无效”。
四是不在网上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不建议在网络上晒出,如果一定要晒,也应该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
五是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金融交易。在公共场所使用不安全的Wi-Fi进行金融交易,易被黑客窃取个人信息。
六是避免与他人共享屏幕。不法分子通过聊天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等开启屏幕共享,实时监控消费者手机、电脑屏幕等。
七是避免与陌生人长时间语音及视频聊天。不法分子以客服、招聘、婚恋为借口,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采集消费者发音、面部等信息,通过AI换脸拟声。
典型案例
消费者S先生不慎丢失身份证,后被他人持其已作废的身份证在某银行开户并办理数字签名,冒用者借此在一沿海城市注册四家公司,并将宋某列为法定代表人,因公司存在欠缴税款等问题,导致宋某个人权益受到侵害。
泰康人寿蚌埠中支提示您:
1.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丢失后立即挂失并报案。勿随意将身份证借给他人或泄露个人信息。
2.配合银行审核:办理业务时主动配合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身份核验措施。发现银行流程存在漏洞,可向监管部门反馈。
3.警惕“有偿开户”陷阱:拒绝他人利诱代开账户的要求,参与冒名开户可能构成犯罪。
4.及时举报线索:发现冒名开户或买卖账户行为,立即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