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西瓜的大学生
文/荀 方
一个夏日的午后,天上没有一朵云彩,太阳铆足了劲炙烤着大地。热浪把风都吓跑了,树叶一动不动。路上行人稀少,整个世界仿佛被晒得像定住了一般,空气里飘着柏油和草木混合的热气。小区门口的树荫下,忽然多了个临时支起的西瓜摊,摊前站着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白T恤后背洇着大片汗渍,鼻梁上的眼镜时不时滑下来,他抬手推眼镜时,手腕上还露出半截没摘干净的红绳——那是学生时代常见的饰品。
“叔叔,这瓜保甜,刚从老家拉来的。”他招呼的时候有些腼腆,声音带着未脱的青涩,不像常年练摊的商贩那样油滑。有人问起,他才红着脸解释,自己是一名大学生,父母身体不好,不能出门务工,只能在家里以种地为生。“爸妈在家种了几亩麦茬西瓜,因为今年夏天雨水较少,为了保苗,他们顶着烈日抗旱浇水,西瓜成熟较晚,批发商给的价格又太低,不够本钱。”他说着,拿起刀“嘭”地一声切开一个,红瓤黑籽,汁水顺着刀刃往下淌,一股瓜的甜香瞬间漫开。
他的摊位很简单,一辆二手电瓶三轮车,车斗里码着圆滚滚的西瓜,三轮车座垫上放着一台旧电子秤,秤盘边缘磕了一个小瘪子。没有花哨的叫卖,他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捧着本摊开的专业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字里行间都沾着暑气。有人来买瓜,他立刻放下书起身,搬瓜、过秤、递上收款码,动作不算熟练,却格外认真,称完总会多送对方一小瓣“尝鲜”,说:“您尝尝,不好吃不用给钱。”
傍晚时分,小区里下班的人多了起来,他的生意也渐渐好起来。有次我去买瓜,见他正给一个老奶奶装瓜,老奶奶腿脚不便,他麻利地把西瓜装进网兜,又绕到车前,从三轮车座垫下方掏出一个简易折叠手拉车,“奶奶,我帮您送到楼下吧,这瓜沉。”老奶奶笑着摆手,他却已经把瓜放上去,拉着折叠车慢慢跟在老人身后,背影在夕阳里拉得很长。
后来熟悉了才知道,他是计算机系的大三学生,暑假本打算留校做实验,前几天接到家里电话就立刻请了假。“爸妈就我一个孩子,我爸腰不好,摘瓜时闪了腰,我妈一个人忙不过来。”他说这话时,正低头给西瓜套网套,手指被瓜藤划出细小的口子,他浑然不觉。为了趁凉快赶早市,每天晚上他提前把西瓜装好车,凌晨,再骑着三轮车赶到二十公里外的县城,中午就在树荫下啃着从家里带来的面包或者馒头,就着自带的凉白开。
有一天傍晚下雷阵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我路过时,见他正慌慌张张地往西瓜上盖塑料布,雨水顺着他的额发往下流,眼镜片上全是水珠。邻居们纷纷跑出来帮忙,有人递伞,有人帮着搬瓜,他一边道谢一边抹脸上的雨水,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雨停后,他非要切两个最大的瓜分给帮忙的人,“不值钱,大家尝尝鲜。”
夏末的尾巴悄悄溜走时,他的西瓜摊也不见了。小区超市的老板娘说,那个学生把最后一批瓜处理完就回学校了,临走前还托她把剩下的网套和塑料布留给收废品的大爷。
又是一个午后,我到小区超市买东西,听见老板娘和人聊天,说那个卖西瓜的大学生,后来让他爸爸寄来一箱家里的枣子过来,附了一张字条:“谢谢大家夏天的照顾,祝大家平安。”阳光穿过玻璃窗落在货架上,我忽然想起那个推眼镜的年轻人,想起他切开西瓜时四溅的汁水,想起他汗湿的白T恤和腼腆的笑。那个夏天的热气早已散去,但那份藏在西瓜甜香里的认真与温暖,却像余味悠长的晚风,轻轻吹过寻常日子的角落。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