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数据化成果绘就“转化”实绩

-

2025-07-07 17:28     来源: 新浪网财经
        

科技创新的终点,不在实验室,而在临床与市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简称“大健康研究院”)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导向,持续构建以科研布局、平台资源、人才引进、政策协同为支撑的转化体系。一批生物医药项目正在这里,从“可转化”走向“已转化”。

截至2025年上半年,大健康研究院已支持企业、高校完成各类技术开发及服务合同总金额近7000万元;面向全球累计收到百余个项目申请,通过评审项目40余个,已签约落地11个项目,部分项目推进立项中,累计支持金额超6000万元,覆盖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疾病诊断三大方向。其中创新药项目占比超过一半,反映研究院在高壁垒技术领域的聚焦布局。

资金引擎持续助力。研究院牵头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专项基金,截至目前13个项目通过投决,累计投决金额达6100万元,其中10个为研究院孵化引育项目。

支撑成果转化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布局。截至目前,研究院共申请发明专利132项,孵化企业获得创新药物IND批件9项,为项目产品进入产业化提供源动力。

平台即服务,是研究院最具吸引力的服务力量之一。六大公共技术平台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设备资产约1.8亿元,覆盖小分子、大分子、细胞药物及配套实验设施。累计服务92家院外单位,对外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超1000份,有效支撑转化项目从实验走向中试。

企业的成长,是转化机制的最好呈现。目前研究院已支持落地企业41家,其中持股企业14家,孵化企业总估值突破33亿元。如代表性企业合肥天港免疫、瀚微生物、阿法纳生物等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展现出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项目之所以能快推快落,得益于一整套高效的遴选机制。研究院采用“全球征集+资金支持+本地落地”的滚动遴选方式,申报企业需具备明确的研发方向、较强的技术基础与产业化预期,经过初评、会评、终评、公示四个环节后签署协议。入选项目可获得200-500万的科研经费(特别优秀项目可一事一议)、公共平台支持、基金专项对接、政策扶持及孵化场地优惠政策等服务支持。

该机制已成功支持莱芒生物的“代谢增强型CAR-T”项目落地,该项目获1000万元支持后迅速进入临床试验中,目前已有30位血液肿瘤患者实现完全缓解。中生医疗项目也在获得300万元支持后实现流式细胞仪产品快速上市,极大地提高国内流式细胞仪的国产化率,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总装机量超500台,装机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出口国。

数据是标尺,项目是答卷。大健康研究院正以“选得准、投得稳、落得快”的机制推动一批转化成果向产业化迈进,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搭建更具确定性的技术转化通道。目前大健康研究院2025年全球遴选项目正在征集中,诚邀更多有落地意愿、有技术潜力的团队共赴“产业化下一程”。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第一视点·学习手记丨警惕“温水效应”
[详细]
看图学习丨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