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链上山东好品牌 沂蒙山玻璃:一块玻璃背后的全球玻璃产业链

-

2025-08-13 16:24     来源:
        

阳光穿透临沂生产基地的智能工厂,机械臂在流水线上舞动出精准弧线。集团总裁刘永刚凝视着每8秒诞生的玻璃成品感慨:“这条曾需55人操作的生产线,如今仅需8人。”在这座革命老区崛起的现代化工厂里,每年超20万套玻璃产品正重新定义“山东制造”——它们即将奔赴全球13个国家,其中东南亚轨道交通玻璃市场占有率已达35%。  

沂蒙精神的创业基因熔铸在企业血脉深处。2007年退役的农家子弟刘永刚,2012年揣着借来的400元闯荡临沂,最困顿时口袋仅剩1.5元。

2014年偶然接触车船玻璃市场后,他在7平方米仓库创立永刚玻璃科技,手工打磨出首批产品。

“市场只青睐实干者”的信念,推动2019年“沂蒙山”品牌横空出世。而今,每片玻璃承载的不仅是物理性能,更是“传承沂蒙精神,造福一方百姓”的温度承诺。  

科技革命在透明晶体中悄然爆发。展厅内,触控变雾玻璃、智能电子车牌等17项专利产品构筑起100%自主可控的技术壁垒。

应用于房车的变色玻璃阻挡95%紫外线,即将面世的调色玻璃更将实现透光率智能调节。每年超营收5%的研发投入,让企业在抗菌玻璃、高韧性异形曲面玻璃等尖端领域持续突破。  

2024年初,2.5亿元打造的零碳智能工厂开启智造新纪元。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覆盖7道关键工序,9套检测装置实现每片玻璃全生命周期溯源。

面对全球定制化需求,生产线1小时即可完成品类切换,单车间年产上万种定制玻璃。智能化转型交出三维答卷:效率提升30.5%,不良率下降超30%,能源利用率增长12%。  

这块玻璃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核心枢纽。上游带动沂蒙山区石英砂产业蓬勃发展,下游激活山东、河北、江苏、广东四省深加工企业集群。

通过“原料-智造-品牌”全链条布局,独创的可降解摩托车挡风玻璃减重40%,借“一带一路”东风成为沿线国家明星产品,年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的绿色实践赢得国际认可。  

“矢志为中国人做一片有温度的玻璃”理念贯穿企业血脉。累计捐款百万资助千名学子,150吨物资星夜驰援冀豫灾区,员工持股覆盖30%核心骨干。

自动化改造机器换人使人效提升6倍,工伤率降至0.05%,废玻璃100%循环利用技术树立行业新标。  

当智能调光玻璃在迪拜塔幕墙折射流光,当可变色车窗于东南亚房车营地调节光影,沂蒙山玻璃的全球版图持续扩展。

2025年东南亚新生产基地蓝图铺展,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新赛道蓄势待发。从7平方米仓库到辐射全球的玻璃方舟,这片淬炼自革命老区的透明晶体,正以安全可靠的“中国质造”为锚点,在产业链条上折射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习语丨习近平为何强调“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详细]
看见美丽中国丨共同守护一泓清水 在藕花深处看生态蝶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