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时政

创新思维理念 引领发展破局

2025-09-02 09:00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的7个方面47个“创新之问”,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如何答好创新之问,是摆在全市党员干部面前的同答题、必答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蚌埠正处于奋力赶超、加快振兴的关键期。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没有任何松劲松懈的资本,没有任何理由躺平,必须深刻认识到,回答创新之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在“十四五”决胜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我们唯有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创新思维打破桎梏、以创新实践开辟新路,把干劲鼓足、把发条拧紧,坚持“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立足于快、落点于实,才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塑造发展新环境,拼出发展新气象、干出发展新业绩,真正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城市能级提升、干部作风转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创新是蚌埠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但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表演式工作、凑数式招商仍然存在。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背后,正是思想僵化、思维固化的表现。我们要坚决破除“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打破“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克服“庸懒散浮怨”等不良习气,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锐气,主动拥抱变革、引领变革。当前,市委市政府从省委“47问”中梳理出17个重点课题,由市领导领衔,以实打实举措,实现创新突围。

借船出海,方能向海而兴。我们要坚决摒弃“地处内陆、先天不足”的消极心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学习借鉴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经验,让静态的科教资源优势“动起来活起来”;聚焦商业航天、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抢占“AI+万物”行业风口;整合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打造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唯有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才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拿出最优方案、找准最优路径、作出最优解法。蚌埠通过“管委会+平台公司”“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深化与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的合作,推动创新协作、产业合作,正是开放协同新视野下的务实行动;推动高校共建园区、深化与大院大所“联姻”、加快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探索,正是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从市委常委带头做起、严起,从市直机关带头抓起,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一切唯实,强化“铁锤砸铁钉”的严实作风,向最难处攻坚、朝最关键处挺进,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面对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难题,要敢于创新机制、打破壁垒;面对县域经济总量不大、能级不高的短板,要善于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我们要以落实省委“47问”为抓手,在全市上下开展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命”,以思想之新带动行动之变,以创新之策引领发展之进。市委已发出鲜明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条条框框,推行“揭榜挂帅”“赛场选马”,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动能持续涌动。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坚定答好创新之问,加快蚌埠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蚌报评论员)



深度阅读

习近平: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详细]
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