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蚌埠仲裁破“劳务伪装”护民生 助工亡家属获百万赔偿

-

2025-07-14 15:29     来源:
        

近日,蚌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曲折的工亡待遇纠纷,为一位不幸因工离世的保洁员家庭争取到106万元赔偿,用法律武器击穿了企业以“劳务合同”规避劳动责任的企图,为困境中的劳动者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持。

“劳务”之名难掩劳动关系实质

此前,保洁员王某入职本市某物业公司。双方虽签订了一份名为《劳务用工合同》的协议,并口头约定了月工资标准(现金发放),且公司未为其办理和缴纳社会保险,但该合同实际上包含了工资约定、固定工作岗位、需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等核心要素。王某日常工作接受公司管理,从事该公司主营保洁业务。不幸的是,王某在指定工作路段进行清扫作业时,被电瓶车撞伤。更令人痛心的是,其在后续住院治疗期间去世。公司仅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后便不再过问,甚至停发了王某工资,并以双方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为由,否认存在劳动关系,拒绝承担工亡赔偿责任。

仲裁明辨是非,确权之路破坚冰

面对困境,王某家属在蚌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下,首先启动了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程序。该物业公司极力抗辩,援引合同中“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免责”等条款试图推脱责任。仲裁委在审理相关案件(依据相关仲裁裁决书)时,深入剖析了合同内容与实际用工形态,明确指出:协议中关于工资、岗位、管理要求的规定及实际履行情况,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最终,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确认王某与该物业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一关键裁决为后续的工伤(工亡)认定奠定了法律基础,后经法定程序,王某被认定为工亡。

倾力调解化干戈,百万赔偿暖人心

在工亡认定后,王某家属主张工亡待遇时,物业公司再次拒绝支付。面对这个因维权奔波和经济压力陷入困境的家庭,蚌埠市仲裁委依据工伤(工亡)认定书主动作为,积极介入调解。仲裁员多次联系该公司,耐心释法说理,详细阐明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风险。经过数轮细致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物业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家属工伤(工亡)待遇共计人民币106万元。这笔赔偿费用,是对逝者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保障。

以案为鉴,筑牢劳动者权益防线

本案是蚌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有力警示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认定以用工的实质(人身隶属性、经济从属性、业务组成性)为核心,企图通过签订所谓“劳务合同”来规避法定义务(如缴纳社保、承担工伤责任)是无效的,法律更重实质而非形式。仲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劳动者权益保障,在每一个案件中坚持依法审理与柔性调解相结合,坚决破除规避用工责任的‘防火墙’,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切实筑牢民生权益的法治防线。”此案的圆满解决,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也为类似纠纷提供了依法维权的范本。

蚌报融媒体记者郝玉琳 通讯员 蔡冬


深度阅读

一习话丨“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