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从屏幕攻击到注入伪造,活体检测系统正面临AI级对抗——《2024身份欺诈报告》洞察风控技术失效拐点

-

2025-08-13 10:30     来源:
        

“视频里他在眨眼、说话,甚至还有脸部阴影——但这不是他本人。”

这不是科幻片中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某数字借贷平台上的一起身份欺诈事件。通过仿真面具与AI图像注入技术结合,欺诈者成功绕过了平台的“活体检测”环节,完成贷款注册并提现跑路,留下的只是平台一连串审核记录和错愕的安全团队。

这一事件只是活体欺诈浪潮中的冰山一角。《2024身份欺诈报告》显示,活体欺诈已成为当前欺诈攻击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金融信贷、数字银行、交易平台等“远程+高价值”的场景中呈爆发式蔓延。

在传统“人脸识别+动作检测”系统被广泛部署之后,攻击者没有退却,而是换了进攻姿势——他们不再伪装成“有身份证的人”,而是伪装成“活生生的真人”。

活体检测失守:从安全防线到黑产通道门槛降低,假“活人”遍地走过去,能够绕过活体检测的攻击方式往往依赖高价定制或技术人员操作。而如今,借助AI模型和伪造工具的普及,即使是技术小白也可以在暗网上购买到“活体包”:包含某一目标的照片、模仿其面部动作的视频甚至可远程操控的“注入脚本”。

→活体欺诈攻击方式仿真面具:用纸质或硅胶材料制作目标人脸,配合真实身份信息伪装注册;屏幕攻击:用手机或电脑播放目标动态视频,骗过前端摄像头;注入攻击:用模拟器或劫持代码直接向系统注入伪造图像,完全绕开摄像头采集环节。这些攻击方式隐蔽性强,成功率高,最关键的是——正在规模化流通和使用。黑市上不仅可以买到伪造素材,还可以选择“带人演示包”或“在线协助认证服务”。风控逻辑被反向“建模”?比起假证欺诈侧重静态图像篡改,活体欺诈更复杂也更高明。攻击者往往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搜集目标照片,运用AI换脸技术生成具有“面部动态”的视频内容;进而通过屏幕播放或模拟注入方式发起攻击。

风控系统不是没有防线,而是被系统性地绕过与训练。换言之,黑产已将各大平台的风控动作反向“建模”,专门训练针对不同SDK、检测模块的“突破脚本”。

如果说假证欺诈还在“打假”,那么活体欺诈更像是“AI对AI”的对抗。攻击方式“分级化”:三类路径、三重困境

根据《2024身份欺诈报告》的归类,当前主流的活体攻击技术可分为三类,每类都有独特的实现路径和防御难点:

而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注入式攻击”虽然数量上不多,但因其完全跳过前端采集系统,使平台几乎毫无察觉能力,可称为“看不见的幽灵攻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三类攻击手段之间并非孤立,而是在实际攻击中往往叠加使用。例如,一个攻击流程可能是:先用仿真面具完成初步验证,再通过屏幕播放进行二次认证,最后在某些环节引入注入技术以提高通过率。

平台风控系统如果没有动态联动机制,面对这种“多重战术叠加”,往往只会在事后发现风险信号,而已为时晚矣。黑产协同进化:从个体攻击到“剧本杀”式伪装正如假证黑产已形成成熟产业链,活体欺诈也正在快速“企业化”。

在暗网某身份欺诈服务市场中,有卖家公开提供“全流程伪装脚本”:包括身份资料包(含姓名、证件、手机号)、动态面部视频、注入脚本模板,甚至附带如何绕过特定平台SDK的“分场景建议”。

这是一场活体欺诈“剧本杀”:

目标平台选择:选择活体检测机制较弱的二三线平台;素材训练:采集目标图像,训练对应AI换脸模型;攻击协同:由不同角色完成素材生成、攻击执行、提现转移;资产变现:通过虚拟账户将骗取资产进行“洗白”。每一个欺诈事件背后,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次完整的黑产协作。企业如何反击?“表面防线”已不够用

活体欺诈的核心在于“真假难辨”,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防守思维必须升级为动态博弈。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仅靠“摄像头活体检测+动作识别”早已不够应对AI伪造浪潮。前沿实践中,已经有平台在尝试搭建“多维度立体防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行为模式识别:从操作路径、按键节奏、网络环境等分析是否为真人操作;设备环境感知:识别摄像头环境、光线反射、屏幕边框等异常特征;黑产情报联动:实时共享攻击脚本、素材库、异常特征等情报,建立“图谱式风控网”。

但现实问题是:这类系统搭建成本高、技术门槛大,尤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仍属“可望而不可即”。

《2024身份欺诈报告》提供了哪些破局思路?

面对活体欺诈进入“规模化+智能化”的2.0阶段,在《2024身份欺诈报告》中,ADVANCE.AI基于海量攻击样本,提炼出黑产攻击链条中的关键痛点节点,并提出了三类可行的应对范式,帮助企业从“被动验证”转向“主动感知”。

报告中还首次梳理了屏幕攻击、注入攻击、仿真面具攻击的演变趋势,并对多个高发行业场景(如数字借贷、虚拟资产交易等)提出了场景化风险策略建议。

这些内容将帮助企业不止于“知道风险”,而是清晰“知道风险从哪来”“怎么打回来”。你看到的,只是“活体欺诈”的表面如果说假证欺诈是一张图能骗你一次,活体欺诈则是一场“真人秀”让你防不胜防。AI伪造技术还在进化,黑产还在进化——你的风控体系跟得上吗?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看图学习丨抓生态文明建设 总书记要求正确处理这对关系
[详细]
第一视点丨这里面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有马克思主义
[详细]